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定点帮扶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绵延不断的大悟情——校党委书记韩进扶贫调研走笔

发布时间:2016-12-17     访问次数:

新闻链接:http://news.whu.edu.cn/info/1002/47586.htm

 

记者:肖珊

湖北大悟,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同时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扶贫县,贫困发生率高出全省5.6个百分点。

冬季的大悟县新城镇熊湾村,山和水都静默着。山路蜿蜒,新修的当家塘水波微漾,在建的村公路通向远方。

自2005年起武大对口支援大悟县,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共计4批4人次挂职大悟县科技副县长、7批28人次驻村扶贫,累积投入800万元资金和物资帮助新城镇12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三万”活动和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老百姓过得好不好?作为校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12月14日,校党委书记韩进深入熊湾村,去贫困家庭调研,查看我校扶贫工作进展,并与当地干部和老乡们共商扶贫大计。

 

“武大的人经常来看我”

村民熊学治家在高高的山坡上,厨房不大,但锅具洁净,自来水管和土灶上的瓷砖都是新的。

熊学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车祸花销7万多元后留下后遗症,小儿子婚后分家单过自顾不暇。熊学治年迈加上患有乙肝,家里的地没能力耕种,靠亲戚帮种花生补贴家用。全家一年总收入为2300元。虽如此,老人家里收拾得整齐利索,没有破败迹象。

粮食够不够吃、看病方不方便、自来水好不好用……在熊学治家里,韩进问得很仔细。

“武汉大学的人经常来看我,送钱送物送药,多亏了他们。你怎么称呼呢?”70多岁的熊学治问韩进。

我也是武大的。”韩进回答。

用熊学治的话说,“看病不用花钱,住院还管一日三餐。”在武大中南医院的援建下,村医务室面目一新,药品齐备,日常病症均能在此治疗。12月9日,随着武大人民医院邱凯明医生作为新一轮驻村队员到岗,村民们有了24小时全年不休的健康“守护神”。

从2011年3月武大驻村工作队进村算起,由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副职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多次进村走访慰问、调研。领导小组强调,必须落实好武大“四专”扶贫模式,包括成立专门机构、划拨专项经费、选派专人挂职、建立专门制度等。

“修当家塘、村公路、自来水、医务室……武汉大学做的都是老百姓生活上的事。”孝感市委常委余大桥评价。

 

“武大产业扶贫模式值得在全县推广”

当天还举行了熊湾村190KW光伏扶贫项目签字仪式。由新城镇人民政府、湖北风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中国农业银行大悟支行四方合作,在熊湾村发展光伏产业,帮助28户建档立卡B类贫困户及村集体整体脱贫。

光伏电站建成后,使用寿命25年,预期村集体年收入为55000元,每户直接年收益为5500元。这意味着,像熊学治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将从2300元增至7800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科教优势,重点在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支持——

水利水电学院专家就驻点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多方筹集资金,完成18口塘堰的改扩建工程,完成土方4.5万方、石方490方、砼200方,可蓄水15.3万方,可灌溉农田2400亩。

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五冲村开发利用荒坡荒地种植1000亩药材、5000亩油茶,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新府村重点帮扶种植、养殖大户,形成年销售收入过10万元的种植养殖规模;为李河村、老山村等驻点村编制特色乡村旅游规划,并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到现场考察旅游资源,促成投资对接。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对段湾村的金银花、新府村的油茶、红畈村的蓖麻、金岭村的木耳等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化经营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

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熊湾村成立了4个花生合作社、1个家俬厂、1个灰沙砖厂、3个养牛厂、1个水产养殖厂……为贫困户就业脱贫创造条件。同时根据熊湾村地处丘林、山多田少的土质特点,发展特色种植业,培育造血功能,预计可稳定增加28户贫困户收入。

扶贫的重点是解决就业,解决就业的关键是发展产业。“武汉大学扶贫注重增强‘造血’功能,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长久之计,这一产业扶贫模式值得在全县推广。”大悟县委书记余德芳说。

 

“武大扶贫产生连锁效应”

在驻村扶贫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细化到落实日期的“作战图”,表明熊湾村2016年“兴办实事工作计划”为16大项,目前已全部完成。

韩进对这种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表示赞许,向驻村队员们详细了解了落实成效和下一年目标,就具体问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讨论。

翻开驻村队员们的记事本,民情日志既令人鼻酸,又令人振奋——

“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日降水量突破历史高点302.6毫米,使这个贫困县雪上加霜。连接全村主干道的桥涵被冲垮,险情严重,多家贫困户无处安身,熊言勤家40只蛋鸭被洪水冲走……学校划拨专项救灾资金5万块钱,我们立马动手修桥。桥修好后,小孩子们说,‘这座桥稳稳的,走在上面一点都不怕’。”

这个小女孩幼年父母离异,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改嫁,她过着准孤儿的生活。但她在学校勤奋自立,有一种强烈的摆脱贫困的动力和信心。如果每个贫困户都像她那样,通过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去改变命运,我们的扶贫工作就一定会有很乐观的成就。”

“熊育海一家深居山中,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户。他与一名精神异常女子共同生活,没有领取结婚证,就先后生下3个孩子,导致孩子们都没有户口,没法上学。我跟中南医院联系后,专家驱车来到熊湾村,步行至其家中,为全家免费做了亲子鉴定,节约了近万元费用,孩子们的户口最后顺利补办了。”

往往是这样,队员们每日走村串户了解民情,随后联系学校这个“大后方”,举全校之力解决难题。在武汉大学,扶贫已经产生了连锁效应。

在武汉大学,师生们自发地参与到扶贫中来,一次次前往大悟看望慰问结对精准扶贫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也有所思有所悟。

▲熊学治与韩进聊家常

 

▲熊湾村190KW光伏扶贫项目签字仪式

 

▲研究武大驻村精准扶贫“作战图”

 

▲韩进与武大驻村扶贫队员合影

 

▲已投入使用的村医务室

 

▲驻村队员挖的当家塘

(摄影:肖珊  编辑: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