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凸显特色,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发挥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结合武汉大学实际,我们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努力凸显四“优”特色。
一是优秀文化滋养。武汉大学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优良革命传统,留下了众多红色遗存,积淀了丰富文化资源。学校着力将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深具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周恩来故居、闻一多纪念馆和十八栋历史文化教育基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增色生香,把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独具特色的育人优势。
二是优势学科支撑。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实力雄厚。学校与省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重大现实、重大实践”问题,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启动了“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质量提升计划,对思政课教学从教育理念、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织60多位思政课老师,率先在全国把四门思政课做成“慕课”整体推出,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三是优质资源汇聚。一流大学首先应该培养一流学生。要培养一流学生,必须把学校各个方面的优势资源和立德树人的目标紧密对接起来,牢固树立起做好思政工作是所有教职工应尽之责的意识,使学校各方力量、资源、各门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学校积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成立了通识教育委员会,依照“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四大模块重新构建通识课程体系,探索创建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
四是优美环境熏陶。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能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武汉大学校园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近些年来,我们积极实施“珞珈形象美化”工程,加强对古建筑群的修缮、保护和利用,让古建筑开口说话。长期致力于锻造“美丽武大 文明珞珈”,开展“点赞身边好人,讲述珞珈故事”等活动,把正能量融汇到优美校园环境的方方面面,让正能量在武汉大学这一优美的环境里面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分发挥优美环境对人的浸润、感染和熏陶作用。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既要全面部署,更要突出重点,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武汉大学党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理论研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发出武汉大学声音。二是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核心价值培育工程”“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学术文化传承工程”等七大文化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融入到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校党委和各分党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分析研判、组织布置和检查考核,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大主流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促进学校的和谐稳定。
坚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首先,强化校党委的主体责任。校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校党委定期分析研究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工作部署、督导和考核,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其次,加强党政协同。党委要结合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导向和政策导向结合起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思想氛围。再次,强化纪委的监督责任,以强有力的问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职尽责,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执纪重点。
坚持围绕师生两大群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做到师生思想政治工作齐头并进。在学生思政工作方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活力创新工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珞珈学子英才培养计划”;坚持“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理念,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推进通识教育,以质量和创新为主题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利用新媒体、微媒体和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培训关、考核关;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把思想政治表现和教风学风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师生协同方面,围绕学习、学术、学风等要素,建立平等沟通、教学相长、互动共进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坚持双向融合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着力把有条件的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行政系统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逐步实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懂政治的业务工作者、基层行政系统负责人是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领导者。武汉大学要求新聘青年教师,原则上在两个聘期内至少有2年从事辅导员或班级导师的工作经历,并作为评聘和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考核,学校将思想政治工作列为教职工年度考核、教师聘期考核、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的重要内容,实行思想政治考核一票否决制。
坚持校院系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三级联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各分党委(党总支)、基层党支部要实现三级联动,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到基层。学校党委集聚学校各方力量和资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分党委各部门分工负责,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坚持和完善校领导联系院(系)与部门制度、联系高端人才制度、学生接待日制度、听课制度,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充分发挥分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学术带头人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发挥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力求实效,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武汉大学将进一步把握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核心要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中央巡视工作整改要求,不断攻坚克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并且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长效机制。集聚学校各方力量和资源,构建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融”动力和“合”机制,建设好优秀文化、优势学科和优美环境,推进党政协同、师生协同、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地融入网络、融入课程、融入文化。积极探索建立起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长效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相应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实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统一。根据时代的发展,把握师生思想活动的新特点,针对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同步,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手段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二是补齐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短板。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抓好师德师风工作,发挥《教师手册》指导作用,做好教师典型宣传。在推动开展教师社会实践的同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构师生对话平台;加强教师政治把关,在创新教师发展评价、优化教师发展支撑、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方面下足功夫。构建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人事、工会等协同配合,学院党委具体实施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两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围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层面的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利用网络大数据把握教师思想政治动态。设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三是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把网络舆论引导、价值引领、文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有效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联网上线。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传播高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进一步加强网络价值引领。通过运用网络思维做活文化品牌,推动更多教育资源进网络,促进原创网络文化产品生产,进一步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通过建设网络文化工作室,发挥“两微一端”的引领作用,建设新媒体联盟,打造融媒体平台,进一步加强网络阵地建设。通过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进一步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
http://siyanhui.wenming.cn/sxzzgzyj/201708/t20170829_4402921.shtml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