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份全面回顾成就、系统总结经验的报告,也是一份规划蓝图、引领未来,凝聚人心、增强自信的报告,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新突破、新境界,也启迪着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列为指导思想顺乎时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世界经济版图已然改观。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强大和崛起,势必会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甚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深切关注。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是完全适应中国国情的,有着强大的旺盛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正式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决定顺乎时势、顺应人心,必将使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统一、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走改弦易帜的邪路。这是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国各族人民和子孙万代福祉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生命线,决不能有丝毫含糊。与此同时,我们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也应该适应这一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我们的思想和工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求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如今,“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经济一股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基础工业产能大多名列世界前茅,但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式基本上还是依靠资源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这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现在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用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为此,我们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这方面,高校要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主动向企业靠拢,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让新的科学发现与市场信息在第一时间能够融合,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与品牌优势,吸引社会力量,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推进美丽中国 高校大有作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着眼长远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
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而在这些举措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应该有所作为,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比如武汉大学在资源与环境科学、生物工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环境法等学科领域都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主动瞄准生态文明建设所急需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开展协同创新研究,着力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持,切实履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大学应承担的使命。
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还需要进一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我国已经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但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是全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方面,武汉大学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学校以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为特色,以爱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传承和弘扬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核心,注重发掘、整理、开发和利用学校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以课堂教学、主题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激发了学生追求进步、全面发展的动力。
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高瞻远瞩,包容宏富,论述精辟,是指导我们工作和行动的指南,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专家学者的人才优势,对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深入研究解读,并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12年1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