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视点  >  正文

李晓红:大学: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12-03-12     访问次数:


    古往今来,大学始终肩负着传承、创新、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的这一功能不仅没有被减弱,相反被时代赋予了更多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大学作为知识、科技、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中心,社会精神文化的高地,如何发挥优秀文化传承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重要源泉的作用,避免文化精神的枯萎,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让大学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家园,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发挥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其中,尤当注意的首先是要坚定不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大学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到高等教育育人的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青年一代大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中间力量。
    其次,要重视大学文化和精神建设。大学文化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积淀和凝练和升华,大学精神则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凝聚,是大学的旗帜与品牌。只有具有独特的大学文化和精神,才能在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中坚守一份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精神净土。
    第三,大学要积极发挥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的优势,培养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学贯中西、学风优良、勇于创新的战略科学家,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开拓一批引领主流、占据前沿的学术领域,推出一批代表各自领域最高水平的标志性先进文化成果,建设一批直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的重要智库,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四,大学要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服务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大学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加强对校园文物建筑、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音乐厅等相关文化场馆的建设,把大学的办学优势转化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优势,不断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特色、质量与品位,不断增强社会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关注度。
    (中国社科报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